Contents

2020 Microsoft Taiwan RDI 面試經驗

這篇是我 2020 年面試 Microsoft Taiwan RDI 的記錄。感謝日月卦長的內推與大力幫忙,讓我在大學生涯能夠多出一份非常難得的經驗。這份實習對我的未來產生非常重大的影響與改變,我希望能將這些經驗全部記錄下來。關於實習期間的經驗,見另一篇文章

微軟實習簡介

進入台灣微軟實習的主要方式是透過一個叫做未來生涯體驗計畫的管道1,其他管道我不熟悉。這計畫每年招收近百名為期一年的實習生,2022 年邁入第 19 屆2。我應徵的是第 17 屆。

這個實習計畫由台灣微軟與萬寶華公司合作進行3。實習生先成為萬寶華法律名義下的勞工,然後透過派遣的方式進入微軟工作。因此薪水條上的雇主會是萬寶華公司,而不是微軟。萬寶華說這樣的方式是因為法律規定上不允許實習生領薪水,因此為了讓實習生有薪水,所以採用這樣派遣的方式,讓實習生有個領錢的名目。她在解說時我沒有聽懂,也記不太清楚。不過這樣的派遣實習模式並不是微軟獨有,據說普遍發生在很多其他外商公司。

Iff 具有學生身分者可以應徵3,因此大學生和碩士生都可以(沒聽過博班的)。大學應屆畢業也可以,但你要能證明你接下來仍會有學生身分。

實習職位

每年釋出的職缺略有差異,2019 年釋出以下四個職位4

  • MOI(Marketing Operation Intern,行銷助理)
  • OAI(Office Administrative Intern,行政助理)
  • TAI(Technical Assistant Intern,技術助理)
  • RDI(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tern,研發助理)

2020 年從 MOI 獨立出 SAA(職稱全名不詳,協銷助理)的職位5;2021 年 SAA 改名為 PSI(Produce Sales Intern)6,中文職稱仍為協銷助理;2022 年與 2021 年同。

2020 年公告的 intern 時薪分別是 MOI/OAI/SAA $160、TAI $180、RDI $200,但實際上領到的數字會多個 30% 到 40%。這數字相較於 Google internship 真的很低很低。

實習時間

一般公司的大學生實習多數是暑期實習,只有兩個月;也有一些公司如 Google 或 HP 的會有三個月7或半年8的實習。但微軟招收的是整整一年的 intern,上工日期是每年七月至隔年六月23,橫跨一整個學年與寒暑假,對學生的負擔不輕。雖然應徵時會要求 intern 能夠待好待滿一整年,並以此作為審核條件,但如果你真的中途要離開,其實也不會怎麼樣。

不同職位對 intern 的工作時數有不同需求。以 RDI 來說,會期望學期間一個星期能撥出約 2.5 個工作天36;暑假剛上工時我自己是一週會去辦公室 4 到 5 天。

實習地點

實習地點是台北國泰置地的台灣微軟辦公室。那是一棟大樓建築,緊鄰市政府捷運站,微軟的辦公室落在該建築數個樓層。MOI、OAI 通常在 16 樓附近的辦公室,RDI 通常在 32 樓910左右。

七月暑假剛上工的時候,我會每天往返新竹學校宿舍跟跟台北。開學之後就算一星期只有兩個工作日也很方便這樣通勤,因此主管允許我遠端工作,這真的是一大福音。不過隔年五月本土疫情爆發後,各部門實習改為全面遠端。

背景

交大資工大二。剛在系所資訊中心擔任助教沒幾個月,時任程式競賽社社長。有一個 ICPC 銀牌和一些接案經驗。

我原先並沒有在大二暑假實習的打算,也沒有關心任何實習的相關訊息。三月時,微軟實習已經開放報名,我的好隊友 Kelly 大力建議我投投看微軟的實習,並且介紹時任 RDI 日月卦長幫我內推。在這個情況下,我被動地把履歷投出去了,當時某種程度上抱著試水溫的心態。

我曾懷疑過自己應該投 TAI 還是 RDI,這兩個職缺都跟資訊有關。卦長強烈建議我應該選擇後者,並且鎖定門檻最高的 Bing Maps 部門,因為這個部門對演算法競賽選手是相對有利的。雖然我對自己的能力並沒有多大自信,但我非常相信卦長的說法。

時程

越早投履歷,錄取機率越高。這是真的。

  • 三月初,實習報名開始。
  • 三月中,投出履歷。
  • 三月底,電訪,通過書面審查,赴萬寶華進行第一階段面試。
  • 四月中,第二階段兩次線上面試。
  • 五月中,通知錄取。

履歷

我參考別人的履歷樣式與內容,在履歷中放入以下項目:

  • 個人基本資料。
    • 姓名、電子郵件、手機號碼與地址,HR 可能會打電話給你,之後寄東西也是寄到這個地址。
    • 不用放照片或身分證字號。
  • 教育 (Educations)。
    • 自己的學校系所與年級。
    • 因為我的成績不錯,所以順便把 GPA 放上去。
  • 個人經驗 (Experiences)。
    • 社團、學校工讀和接案的經驗。
  • 競賽、獎項、檢定 (Awards)。
    • 放跟資訊和英文能力有關的就好,我放了 ICPC 的獎項和英文檢定的成績。
  • 作品集 (Projects)。
    • 我列出四個自己的 side project 或 school project,並簡單介紹。
  • 技能 (Skills)。
    • Programming Languages:會哪些程式語言。
    • Techniques:會哪些工具或技能,例如 Git、Algorithm、Database 等等。

最後生出來的履歷是一張單面 A4 紙。

跟升學一樣,審核標準最看重的是你的校系。對於門檻很高的 Bing Maps 來說,應該是只有四大校才有機會。實際上當年 Bing Maps 收了十二位台大、一位北京清華、一位清大和一位交大,年級從大三(暑假後)至碩二。如果是 RDI 其他部門的話,有見到成大和中字輩的身影。OAI、MOI 和 TAI 則是可以廣泛看到來自各校的學生,從私校到科大都有。

由於應徵的台清交學生還是很多,學歷接下來比拼的大概率是作品集跟競賽經驗。我在作品集裡面放了一個大一期末專案的 AI chess bot(Bing Maps 的另一個名稱是 AI-Bing),這在面試時深得 interviewer 的注意,我猜這加分不少。

電訪

投出履歷約一星期後,接到來自萬寶華的來電。這個來電非常臨時,沒有事先約好時間。但可能因為我有內推的關係,實際上對方做了一些簡單的身分確認和幾個簡單的問題(如課業壓力會很重嗎)便結束了。

此次電訪很可能是一次面試,2022 年我內推的學弟在電訪當下進行了約十分鐘的英語對話,不久後便收到感謝信。我不清楚學弟是因為書審未過還是因為英文的關係。

電訪結束不久,收到萬寶華的來信表示書面審核通過,即將進行第一階段面試。

第一階段面試

/posts/msft-rdi-interview/interview.webp
https://pixabay.com/zh/illustrations/business-people-interview-person-4602869/

當天晚上,我把面試的回憶寫在日記裡,因此這一節會有比較生動與詳細的描述。我希望能把整個情境還原出來,畢竟這是一場難得的實體面試。

第一次面試在萬寶華辦公室舉行,candidate 可以事先選擇自己方便的時段,我的面試時段是在星期一下午一點半,需提前十分鐘報到。萬寶華辦公室在台北大安附近,在一棟高樓建築的 13 樓11

那是我第一次參加正式的實體面試(計中的面試應該不正式吧),心裡非常緊張。當天早上跟朋友從學校出發,大約十二點到台北市區。

我知道作為工程師穿著應該是不用太正式,因此沒有打算穿黑色西裝打領帶什麼的;但是我穿了白襯衫和西裝褲、還有黑色的皮鞋。那雙舊皮鞋是我爸過世後留下來的,size 太小,我穿著覺得很不舒服,然後在路上走著走著居然鞋墊整個掉下來了!於是很緊急到附近的皮鞋店又買了一雙新鞋,耽擱了不少時間。幸好最後還是提早半小時到達萬寶華,還是那梯次最早到達的。後來發現其他 candidate 都穿普通 T-shirt 配休閒褲,真的尷尬到想要把自己埋起來。那一梯次包括自己有四個人,我猜每一梯次都大概是這個人數。

面試分兩部分:英文進行的四人團體面試,以及中文進行的一對一個人面試。

團體面試

13:20 ,櫃台人員帶領我們進入公司裡面。萬寶華的內部設置是許多小房間,空間非常狹小,一個榻榻米不到。其內擺設只有一張桌子;雖然放置四張椅子,但空間是非常擁擠的。實際上每個房間只適合一個人辦公。

我們穿過一條非常狹長的走道(走道的寬度大約是 1.5 個成人寬),來到內部深處的一個大房間。房間內的桌子被擺置成 T 字型,其中 T 的豎線是兩張桌子對併,橫線則是兩張桌子銜接。我們四人坐在橫線的位置,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們被要求隔著坐。Interviewer 則坐在豎線的其中一側,而另一側沒有坐人。這個房間是密閉的,沒有窗戶,看不到戶外。我猜萬寶華的辦公室可能是全密閉的。

雖然說是團體面試,但其形式實際上是四個人坐在同一個房間作個人面試。怎麼說呢?Interviewer 在與 candidate 問答時,其他 candidate 完全不參與。每個 candidate 的時間是 10 分鐘,而我的面試順序是最後一個。面試過程全程錄影。

Interviewer 只有一人,是一位年約四十的女性,負責這次英文面試。她給人一種長老般閱歷豐富的形象,穿著暗紅色的外套以及正式的裙子。此外,房間裡還有兩位較年輕的女性助理,她們坐在房間後方一個我們不方便轉頭去看的位置。整個面試過程中她們沒有涉入,但我猜她們默默在紙上記錄了一些東西,也有可能她們負責提示 interviewer 時間等。

第一位 candidate 穿紅色長 T,但面試時他把雙袖捲起來,露出手臂。他的背包上有 Google 的吊帶,可能意味著在 Google 實習過;當然也有可能只是他剛好有一個 Google 的吊帶而已。他的英文無比流暢,讓人聽得真的是很有壓力。他有提到自己的學校以及系級,但我沒有特別去記,我記得校名有台北兩字,以及他不是資工本科出身,可能是電子相關的科系,因為我有聽到 elect 開頭的字眼。但他提到未來想念資工系,因此我推斷他是正在準備研究所的大學生。Interviewer 與他對答非常開心的樣子(其實她跟誰講話都很開心),他們的對話整整十分鐘,直到 interviewer 設定的計時器響起才結束。不得不說他的表現給我很大的壓力。

第二位 candidate 穿白色 T,也是來自交大,但好像是念研究所的樣子。他的英文跟第一位比起來沒有那麼強,但比我好一點,讓我心情輕鬆很多。他與 interviewer 的對談沒有特別的亮點,四平八穩。第三位 candidate 穿著一件夾克,來自清大研究所。表現與第二位差不多,但英文能力更好一些,也是跟 interviewer 講到計時器響起。

Interviewer 與 candidate 對話的流程有一個固定的模式。Candidate 首先要做約一分鐘的簡短自我介紹,然後 interviewer 會根據 candidate 的履歷進行問答。我跟 interviewer 聊得蠻開心的,而且雖然她的語速非常快,但我聽起來沒有太大困難。可能因為我才大二的關係,Interviewer 對我不是那麼嚴厲。

個人面試

團面結束之後,我們被帶到另一個小房間,剛好小房間就四張椅子。在小房間稍坐一陣子之後,下一階段個人面試的 interviewer 進來,她是一位約 35 至 40 歲的女性,穿著褐色的大衣,面部有明顯的妝扮。與前一位 interviewer 的穩健與低調相比,她給人的感覺更為活潑與親和。

她提到另一批 candidate 的答題表現超乎預期。事實上 13:20 前報到的人數不只四人,因此我猜他們是另一批面試者,先進行個面再進行團面,與我們剛好錯開。每個人的面試時間是十分鐘,一次面試一個人。每個人有五道題目要回答,各兩分鐘。但據她表示「幾乎所有面試者都非常快速地解完題目」,這麼一說,其實我心裡大概知道會考什麼。

Interviewer 要求我們四人選一位先開始面試。因為我最早抵達萬寶華的關係,我成為第一個面試者。對我來說這是好事,因為我不想待在那邊太久。Interviewer 帶我離開小房間,到另一間個人面試用的小房間裡。

這個房間依然是密閉的,但有一道大玻璃窗,緊鄰外面那個狹長的走道。房間內只有一張普通大的辦公桌,我坐在背對玻璃窗的位置,interviewer 坐在我對面。她真的讓我放鬆許多,不斷提醒我不要緊張。事實上,打從我聽到她說題目很簡單時,我是真的不緊張了。

我本來預期所有題目都是演算法的問題,但其實也有解釋名詞或作業系統的題目。整個流程大概是這樣:

  1. Interviewer 念出題目。
  2. Candidate 在兩分鐘時限內盡可能地針對題目進行回答。如果你還有剩餘時間的話,interviewer 只會問:「你還有其他東西要補充嗎?」不會對你的回答進行追問。
  3. 兩分鐘到,計時器響起。回到步驟 1. 進入下一題。

這是一個純口試,桌面上空無一物。由於萬寶華的 interviewer 並非資訊專長,因此她手上拿著寫有題目以及參考答案的紙張。我猜題目是由其他人出的,只要 candidate 提到紙張上寫關鍵字或答案的話,就能得到分數。

整體來說,題目非常簡單。只要對眼算法熟練,以及有應用程式(不是打競程寫出來的那種破 code)開發的經驗,應該是能夠從容應對的。


面試結束後,interviewer 親自帶我離開小房間,並要求我直接離開萬寶華,不讓我與其他 candidate 再有接觸的機會。我猜這是防止 candidates 之間洩題的行為。

她特別誇獎我的表現非常棒,語氣聽起來好像好像好像是真的,不是客套。我向 interviewer 詢問自己的穿著是否太過嚴肅,但她稱讚我的穿著非常得體,讓我放心一些。不過,下次面試我真的會打扮成大學生了,我還是覺得很尷尬。她認為我的談吐很穩健,而我向她提到我有刻意去練過如何上台,因為以前朋友或同學都提到我台風很差。我覺得跟這位 interviewer 相處一點都不會感到緊張,我蠻喜歡她的。

離開的時間是 14:25,整個面試花費略長於一小時。依照這樣子計算,最後一位面試者會在約 15:00 離開。

第二階段面試

第一階段面試過後約十天,我收到第一階段面試通過的消息以及第二階段面試的通知。第二階段含有兩次線上面試,interviewers 將會是時任的 16th RDI。每次面試一小時,在 Microsoft Teams 上以中文與英文進行。

根據法律,只有同一家公司的員工能夠進行面試。我在法律上是萬寶華公司的員工,所以微軟的主管是不能進行面試的;但是因為微軟當前的 intern 也是萬寶華的員工,由他們進行面試是可以的。

雖然通知信裡提到請先準備履歷或作品集等,但實際上 RDI 二面就是解演算法題目而已;我猜那些話是對其他職位說的。我在事前便掌握二面題目會從 LeetCode 裡面出的消息12,因此隨便寫了幾題 LeetCode medium 和 hard 的題目。非常幸運的是剛好出了一題一模一樣的哈哈哈。

面試期間,除了 Microsoft Teams 以外,還會給一個協做平台來寫 code,印象中是 Microsoft Teams 內建的可以多人同時線上編輯的 Word。面試過程大概就是 interviewer 出題,candidate 把 code 寫出來這樣。面試可能會以英文進行,你需要一邊寫 code,一邊用英文進行講解。

後續

面試結束後約一個月收到錄取的消息。六月開始,與萬寶華進行簽約以及微軟 on board 的程序。萬寶華為我們舉辦了餐會,我們在那時認識了一些 16th 的 intern 以及部分正職 RD。

七月,正式上工。

參考資料與外部連結